當前,北京高質量發展指數持續提升,新質生產力發展指數大幅領先其他省份,是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增長極。從全國範圍來看,新質生產力高水準地區包括北京、上海、廣東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6個省市。12月13日,《北京高質量發展報告(2024)》藍皮書發佈。
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包括經濟增長、資源配置、投入產出、生態環境、社會保障等五個主要方面。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賈品榮表示,藍皮書從經濟、社會、生態、創新、文化、治理6個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。2013年至2022年,北京高質量發展指數持續提升,由0.656上升為0.914,處在全國領先位置。『具體到各維度的視角,2013年以來,北京市社會、治理、經濟水準穩定提升,創新發展穩定增長,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向好。』
藍皮書還比較分析了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50強的發展水準與相對優勢。從新勞動者、新勞動資料、新勞動工具三方面分析,我國新質生產力水準從2011年的0.110上升至2022年的0.276,總體呈現增長趨勢,平均增長率達8.76%。
2022年,北京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50強中排名第一,且6個細分維度指數排名均居前三位,其中創新維度、文化維度排名第一,具有絕對優勢。藍皮書對高質量發展十強城市進行進一步分析顯示,這些城市擁有經濟發展迅速、創新能力較強、嵌入全球研發網路、居民消費旺盛、開放程度較高、產業結構較合理等共同點。
『北京具備先行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的資源優勢,也負有發揮典型示範「頭雁效應」、在全國激發「群雁活力」的責任。』賈品榮建議,接下來,北京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帶動經濟提質增效,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,並聚焦城市精細化治理,著重關注居民幸福指數和共同富裕等方面,興盛繁榮首都文化,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。其中,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,則應準確把握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、創新驅動和人才驅動等方面的關係。